NMM视频技术(旧)

 找回密码
 成为会员
搜索
查看: 6472|回复: 9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5-4-6 15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不好意思,又来麻烦大虾了

今天偶然发现有两个不同的HVS Best Picture的CM模板,一个是HVS Best Picture.qmatrix,还有一个是HVS Best Picture.txt,在xvid里导入后,看到的值完全不一样,请问大虾这是怎么回事啊,是不是有不同版本的HVS系列?

另外还有一个小问题,xvid里的量化限制是不是只针对2ndpass的,也就是跟1stpass无关,在两次pass间的限制可以不同?
发表于 2005-4-7 16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汗……这两天实在有点忙
最近我也在研究量化矩阵。不过你说的状况我不太清楚,我用的HVS BEST是XviD自带的压缩包里面的,HVS Best Picture.txt,就是这个。HVS Best Picture.qmatrix这个没遇到过= =||等我帮你请教一下高人……

第二个问题:理论上应该是没有影响,因为1st pass都使用Q2来量化的。但是实际上我还没听说过做好1st pass然后改量化限制的……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改了吧
 楼主| 发表于 2005-4-8 13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<!--QuoteBegin-dgwxx+Apr 7 2005, 04:17 PM--><div class='quotetop'>QUOTE(dgwxx &#064; Apr 7 2005, 04:17 PM)</div><div class='quotemain'><!--QuoteEBegin-->汗……这两天实在有点忙
最近我也在研究量化矩阵。不过你说的状况我不太清楚,我用的HVS BEST是XviD自带的压缩包里面的,HVS Best Picture.txt,就是这个。HVS Best Picture.qmatrix这个没遇到过= =||等我帮你请教一下高人……

第二个问题:理论上应该是没有影响,因为1st pass都使用Q2来量化的。但是实际上我还没听说过做好1st pass然后改量化限制的……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改了吧
[right][snapback]720[/snapback][/right]
[/QUOTE]

呵呵,大虾忙自己的学业要紧啊,偶无所谓的,慢慢来好了^_^

heihei,期待大虾的关于量化矩阵的大作了

修改量化限制是因为初始的限制(1,2,1,3,1,31)导致oversize了,所以不得不把限制放宽一点--不过我发现量化限制不同的话,产生的.pass文件大小上有点不同
发表于 2005-4-8 18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汗……我也只是见缝插针到DOOM9上面瞄两眼罢了,没时间详细研究。今天离高考还有60天整~HOHO~如果现在还在潜心玩这个,到时候恐怕会……

Q最好在3.0左右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~以我的经验来看(没有理论依据),Q的分布在:

I帧最小1,最大2,1占75%;
P帧最小2,最大3,2和3各占一半;
B帧最小2,最大4,2~3和4各占一半

的时候质量会比较好,而平均Q也能保持在3.00左右,上下浮动0.15之内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一旦平均Q超过5,画面就会发生较大的劣化。这些天在下TURN A GUNDAM的DVDRIP,P和B的Q会在6~8之间徘徊,画面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劣化。让人无法忍受……但是只有这个一个版本,不得已压成RMVB了。跑题了~
再来说说2nd pass/1st pass的比值,这个比值我一般会控制在75%,如果1st pass size比较大(640*480@23.976fps,&gt;=300M,H.263量化),就用78%甚至更大。
这些是我最近弄GUNDAM X的时候得出的经验。在压特典里面的NCED的时候,由于画面动态极底(几乎完全静止),而且非常黑暗,所以就算2nd pass码率只有400K左右,也取得了平均Q在3左右的效果。相反,还是那个《岩窟王》ED的例子,由于动态非常极端的大,色彩非常艳丽(整个一个大花脸),所以1st pass的平均码率到了10000K以上,1:30的动画,不算音频就有94M(成品)。

所以说,Q、码率、2/1比例是一个互动的关系,互相牵扯,要看具体片源而定。我的主张是降低一些对容量的要求,尽量提升画面。不过,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,质量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就可以了~HOHO~
发表于 2005-4-8 18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贴上来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测试报告,这个报告我很久以前在DRL也贴过:

DivX DRF Analyzer v0.9.5 Report&#33;
File Name:
FourCC: DX50
Codec: DivX503b830p
Resolution: [ Width: 640 Height: 480 ]
Frame Rate: 23.976 frames per second
The Video has 1687 frames [ 00:01:10 ]

Average Frame quality is LOW [Average DRF/quantizer is 16.83]
Standard Deviation: Quality is LOW [Std. Deviation is 9.73]
Image Resolution is HIGH

The file has Packeted Frames&#33;

There are NO frame drops ( NO drops is better )
This video may have some frames with VERY POOR Quality&#33;

Recomended Resolution: [256x192] (Target DRF/quantizer=2.8)
The filesize should be larger&#33;

Performance Caracteristics:
Macroblocks per frame: 1200 ( Poor Playback in Slow Computers, PIII450 or better required )
The Width is multiple of 32

Kilobits per Second: 830.40
Kilobits per Frame: 34.45
Kilobits per Macroblock: 0.029
Bits per Pixel: 0.11

Frame Type Statistics :
I Frames: 0.89%
P Frames: 49.91%
B Frames: 49.20%
S Frames: 0.00%
N Frames: 0.00%
(More Advanced Codecs use B and S frames)
Frame Quality Statistics :

DRF=1&amp;2: 0 0.0%
DRF=3: 0 0.0%
DRF=4: 6 0.4%
DRF=5: 64 3.8%
DRF=6: 59 3.5%
DRF=7: 61 3.6%
DRF=8: 124 7.4%
DRF=9: 140 8.4%
DRF&gt;9: 1218 72.8%
KeyF/DeltaF: 0.90%
KeyDRF&lt;4: 0
KeyDRF=4: 1
KeyDRF&gt;4: 14

AverageKeyDRF: 11.47
MAXDRF: 31
AverageDRF: 16.83
Deviation: 9.73
 楼主| 发表于 2005-4-26 2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<!--QuoteBegin-dgwxx+Apr 8 2005, 06:18 PM--><div class='quotetop'>QUOTE(dgwxx &#064; Apr 8 2005, 06:18 PM)</div><div class='quotemain'><!--QuoteEBegin-->汗……我也只是见缝插针到DOOM9上面瞄两眼罢了,没时间详细研究。今天离高考还有60天整~HOHO~如果现在还在潜心玩这个,到时候恐怕会……

Q最好在3.0左右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~以我的经验来看(没有理论依据),Q的分布在:

I帧最小1,最大2,1占75%;
P帧最小2,最大3,2和3各占一半;
B帧最小2,最大4,2~3和4各占一半

的时候质量会比较好,而平均Q也能保持在3.00左右,上下浮动0.15之内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一旦平均Q超过5,画面就会发生较大的劣化。这些天在下TURN A GUNDAM的DVDRIP,P和B的Q会在6~8之间徘徊,画面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劣化。让人无法忍受……但是只有这个一个版本,不得已压成RMVB了。跑题了~
再来说说2nd pass/1st pass的比值,这个比值我一般会控制在75%,如果1st pass size比较大(640*480@23.976fps,&gt;=300M,H.263量化),就用78%甚至更大。
这些是我最近弄GUNDAM X的时候得出的经验。在压特典里面的NCED的时候,由于画面动态极底(几乎完全静止),而且非常黑暗,所以就算2nd pass码率只有400K左右,也取得了平均Q在3左右的效果。相反,还是那个《岩窟王》ED的例子,由于动态非常极端的大,色彩非常艳丽(整个一个大花脸),所以1st pass的平均码率到了10000K以上,1:30的动画,不算音频就有94M(成品)。

所以说,Q、码率、2/1比例是一个互动的关系,互相牵扯,要看具体片源而定。我的主张是降低一些对容量的要求,尽量提升画面。不过,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,质量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就可以了~HOHO~
[right][snapback]722[/snapback][/right]
[/QUOTE]

这下真的汗津津了,被大虾这么一说,我过去压过的片子要通通作废了 。我的成品Q值平均值通常在3.2-3.5左右,Q的分布在:

I帧最小1,最大2,1占1%以下;就是说1是极个别的了...
P帧最小2,最大4,2占10%-20%,4占1%以下(可以忽略),剩下的就是3
B帧最小2,最大4,2含量可以忽略不计,3和4大概46开吧

我的2ndpass/1stpass通常都在65%左右。

PS:最苦恼的是,最初听说呢,2ndpass/1stpass=60%就可以了,后来听说要65%,再后来要70%,现在又听说75%都不嫌多,如果要到大虾的Q值分布,恐怕80%还差不多吧....彻底晕掉了...
发表于 2005-4-26 22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汗……从60到65到75都是我在作祟= =||投降中……
因为最开始接触这个2/1理论的时候,是从rkingbo兄的超低码率压片开始的。那时候看rk兄的文章里面说他玩超低码率制作的时候比例是60%,我就认为“嗯,这样的话65%应该算高了吧……”于是就在教程里面写了“推荐65%以上”。后来,逐渐觉得65%似乎不够……于是就变成了“推荐70”。
但是后来做了跟过的片才发现,压640*480的动画,似乎75%才算好,平均Q也能达到3左右。
其实,2/1比例跟片子本身的压缩潜力有很大关系的。比如分辨率、噪声程度、黑暗程度等等的~还要跟Q直接挂钩……所以综合来说是个很复杂的咚咚^^||

如果成品Q平均在3.2的话,那还是可以接受的,3.5也说得过去,不至于到“作废”的程度。不过如果到了我在5楼贴的那个程度(平均Q16.83),那可真的……
 楼主| 发表于 2005-4-26 22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<!--QuoteBegin-dgwxx+Apr 26 2005, 10:24 PM--><div class='quotetop'>QUOTE(dgwxx &#064; Apr 26 2005, 10:24 PM)</div><div class='quotemain'><!--QuoteEBegin-->汗……从60到65到75都是我在作祟= =||投降中……
因为最开始接触这个2/1理论的时候,是从rkingbo兄的超低码率压片开始的。那时候看rk兄的文章里面说他玩超低码率制作的时候比例是60%,我就认为“嗯,这样的话65%应该算高了吧……”于是就在教程里面写了“推荐65%以上”。后来,逐渐觉得65%似乎不够……于是就变成了“推荐70”。
但是后来做了跟过的片才发现,压640*480的动画,似乎75%才算好,平均Q也能达到3左右。
其实,2/1比例跟片子本身的压缩潜力有很大关系的。比如分辨率、噪声程度、黑暗程度等等的~还要跟Q直接挂钩……所以综合来说是个很复杂的咚咚^^||

如果成品Q平均在3.2的话,那还是可以接受的,3.5也说得过去,不至于到“作废”的程度。不过如果到了我在5楼贴的那个程度(平均Q16.83),那可真的……
[right][snapback]749[/snapback][/right]
[/QUOTE]

了解........ :blink:
发表于 2005-5-17 22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你按照默认路径来安装xvid,那么在你的C:\Program Files\xvid\XviD_Quant_Matrices.zip应该有很多常用量化模板的,比如HVS系列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成为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NMM视频技术

GMT+8, 2025-5-5 23:53 , Processed in 0.057642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